如何走出自贸区发展新路子?厦门这样干


“在厦门自贸片区,我们企业已连续多年享受增值税‘无票免税’政策红利,还在企业所得税上享受跨境电商核定征收优惠。”厦门一家跨境电商负责人表示,“真金白银”的政策支持,给企业吃下了定心丸,让未来发展更有信心。

今年3月,财政部、国家税务总局发布《关于继续实施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的通知》,厦门自贸片区成功获批离岸转手买卖免征合同贸易印花税的试点。

近日,厦门自贸片区发布《厦门自贸区支持离岸贸易加快发展十条举措》,围绕金融便利化、数字化赋能、人才保障、监管协同等维度降本增效,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持,进一步优化离岸贸易营商环境,助力企业拓展全球业务,推动厦门自贸片区打造离岸贸易集聚区。

制度创新是厦门自贸片区吸引企业“落地生根”的重要原因,是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。

“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,推动了外汇管理、人民币国际化和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变革发展。”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党组书记、主任何东宁表示,自2015年挂牌以来,厦门自贸片区,始终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,大胆试、大胆闯、自主改,不断探索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。

数字化治理能力的提升,是厦门自贸片区近年来制度建设的一大亮点。以厦门海上运输“单一窗口”为例,其通过数字化采集、云端备份,通关效率和进出港效率双双提升。与此同时,自贸片区依托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打造“平台+服务”型航运发展机制,构建起覆盖亚欧、美洲和东南亚多地的综合物流电子化平台,既提高了运营效率,也增强了国际合作。

记者了解到,作为东南沿海的重要口岸,厦门港开通186条航线,通达49个国家和地区。在空中,厦门持续推进“丝路飞翔”工程,开通至巴黎、河内、槟城等地的国际客运航线和墨西哥城、纽约、马尼拉等地的跨境全货机航线,完善立体化交通体系,为离岸贸易和跨境物流提供坚实支撑。

制度红利的释放,更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。近年来,厦门自贸片区围绕企业关心的“堵点、难点、痛点”,主动部署,加快外商投资准入便利化进程,持续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服务业、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深化。

相关负责人介绍,为满足离岸业务合规需求,厦门还上线“环球供应链与离岸贸易金融服务平台”,有效解决了银行对贸易真实性核验的难题,提升了资金流转效率和业务合规性。

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发展。厦门自贸片区不仅注重制度创新与功能培育协同,更将政策创新与产业导向结合,推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元化产业布局。

“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在航运物流和文化贸易领域取得显著成效,推动了厦门产业的国际化。”厦门自贸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航运方面,厦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,为企业进出口货物提供“链接”全球的便捷“窗口”;文化贸易方面,依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,推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,发挥图书、游戏等出口优势,打造了东南亚中国图书巡回展、海韵游戏视频出海平台等多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“千帆出海”项目。

制度创新之下的厦门自贸片区,正加快拓展新兴贸易业态,助力中国产品和中国服务更好地走向世界。在这片改革试验田上,一项项政策红利持续释放,一个个创新机制落地生根,正共同勾勒出高水平对外开放下的“厦门样本”。

(责编:杨曦、吕骞)
关注公众号:人民网财经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